成立于2015年的OpenAI,原本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多位科技界巨擘的支持,总投资高达10亿美元。其吸引了众多顶尖人才加入,试图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创先河。然而,自2018年初,马斯克对OpenAI创始人之一山姆·阿尔特曼表达了对其发展滞后的担忧,认为OpenAI在与谷歌的竞争中已落于下风。
面对这一局面,马斯克提出了一种激进的解决方案——全面接管OpenAI,并亲自操盘。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阿尔特曼及OpenAI其他创始人的拒绝。冲突的加剧最终导致了马斯克于2018年2月20日正式离开了OpenAI。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科技行业的格局,还加深了马斯克与阿尔特曼之间关系的裂痕。
在马斯克离开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因素。一方面,马斯克面临着特斯拉Model 3产能提升的挑战及股价波动带来的压力,这些问题已对特斯拉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考验。另一方面,OpenAI内部权力斗争的兴起,特别是首席技术官Greg Brockman等人的反对,以及阿尔特曼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马斯克声称离职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即特斯拉在开发自家人工智能系统的过程中与OpenAI存在潜在竞争。然而,内部人士指出,这一说法并不被多数员工认同。实际上,马斯克在离职演讲中提及的利益冲突问题并未得到员工的广泛接受,马斯克本人的捐赠承诺也随之中断,给OpenAI的运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日益高昂的研发成本,OpenAI于2019年3月宣布创建营利性实体,以筹集资金用于构建大规模AI模型所需的计算资源。这一决策反映了OpenAI在追求使命的同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阿尔特曼的决定——不持有新实体的股权,更是展现了其对使命的坚守和对科技初心的坚持。
不久后,OpenAI获得了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后者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贡献了基础设施技术。双方合作打造了超级计算机,成功研发出如ChatGPT和图像生成器DALL-E等标志性AI产品。ChatGPT的推出,迅速成为市场热点,迫使谷歌加快了追赶的步伐。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彰显了OpenAI的实力,也让马斯克深感挫败。
马斯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回应OpenAI的变化,包括限制其对Twitter的数据访问权限。在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他发表了关于OpenAI转变为营利性实体的质疑和不满。尽管OpenAI对此保持沉默,马斯克的言论揭示了他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控制权变化的复杂情感。
马斯克与阿尔特曼之间的争议,不仅仅是关于OpenAI商业模式的讨论,更是反映了两人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个人愿景与行业未来的深刻思考。马斯克对于安全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渴望,以及阿尔特曼对创新与使命坚守的坚持,共同塑造了这一复杂而引人深思的科技故事。
此故事原载于semafor,展示了科技界巨头间利益交织与个人情感碰撞的复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