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浪潮中,人类与机器的交流方式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近期,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的李学龙教授及其团队在机器交互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开创性地构建了基于国产大模型的“群聊式”无人机控制框架,赋予每一架无人机智能中枢,实现了无人机集群在语言沟通中的动态协同,这一突破性成果打破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壁垒,为临地安防等应用场景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如同一缕曙光,昭示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然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关键。在开放环境中,大模型需要“走出实验室”,深入物理世界,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李学龙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正是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典范。
该团队借鉴人类认知模式的自主性,提炼出“思维计算-实体控制-环境感知”的三元交互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书生·浦语”开源大模型驱动的自主无人机“群聊式”控制体系。这一创新设计在开放环境及复杂任务中实现了智能交互、主动感知与自主控制,显著提升了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自主性和效率。
自主无人机集群的核心能力包括:
这一系列创新不仅展现了大模型在智能交互、环境适应和自主控制方面的强大潜力,也为临地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天地。李学龙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化探索,也是对人类与机器协作方式的全新诠释。
欲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细节及应用前景,欢迎参考李学龙教授的论文《临地安防》,该文详述了大模型自主无人机集群在安防巡检、灾害救援及空中物流等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一窥未来智能交互与自主控制技术前沿的宝贵视角。
链接直达: https://dl.ccf.org.cn/article/articleDetail.html?type=xhtxthesis&ack=1&id=6219452051015680
本文旨在展示大模型在增强人机交互、提升无人机集群智能化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