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封面新闻特约撰稿人 欧阳宏宇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主导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结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2023年复旦管院科创周开幕式上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表示,与以往的科技革命相比,当前的科技浪潮具有显著差异——它不仅跨越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融合,还呈现出一种聚合能量,继而迸发新动力的趋势。
AI浪潮:
自2022年底,由ChatGPT引领的AI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迅速在国内生根发芽。从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到知乎知海图、天眼查商查等专业领域模型,以及在文案创作、商业查询乃至新能源、矿产开发等应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AI技术正在不断拓展其影响力边界。
陆雄文指出,历史上,未曾有过任何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他以GPT4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贯穿于从生产供应链到营销、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运营流程,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减少了成本,并提高了产品质量。此外,这种技术融合还延伸至材料学、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生态系统。
变革与挑战:
陆雄文强调,这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特征是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与融合,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科技发展的速度,还为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对教育体系的挑战,如过度依赖AI教学可能限制年轻教师的成长,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对于AI在基础工作中的高效应用,需要行业在追求效率与人才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
AI伦理与未来:
在探讨AI的应用时,陆雄文特别提到了伦理问题。他指出,虽然AI在提高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应避免无节制地大规模部署,以免对年轻人才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追求效率背后的商业逻辑可能导致对科学家创新成果的过度商业化,甚至要求科学家签订“对赌协议”,这不仅可能损害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还会削弱科学家的创新动力。
综上所述,当前的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挑战。如何在加速技术创新的同时,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科学伦理,以及维护科研人员的创新自由,将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