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8
  1. 今天
  2. 星期五
19:06
grade

导读

3年前,亚马逊,这家美国的电商巨擘,在英伦土地上首次启用了生鲜杂货店模式,革新购物体验。顾客能够选购包括肉类、奶制品、果蔬在内的各类商品,享受无需排队结账即可离店的便捷。然而,这项被冠以“Just Walk Out”(直接走)的科技奇观,近来在美国媒体的揭示下,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

《信息》网站率先揭露,所谓的“魔力”背后,竟是由约1000名位于印度的低成本劳动力团队通过实时监控顾客选购行为来支撑。这些印度员工通过观察顾客拿取、放下商品直至离开店铺的过程,手动验证交易的准确性。据统计,2022年的“Just Walk Out”交易中,约70%需经此人工验证环节方能完成。

这一操作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亚马逊虽声称其依赖于先进的人工智能视觉技术,但实际上,大量交易仍需依赖人工审查。在某些情况下,当AI系统难以准确识别顾客所购商品时,人工介入便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媒体的质疑,亚马逊发言人回应称,印度团队主要负责协助训练用于“Just Walk Out”项目的模型,且在技术无法确定购买行为时,人工验证仅作为补充措施。同时,《商业内幕》指出,亚马逊正计划逐步淘汰“Just Walk Out”技术,转而采用智能购物车“Dash Carts”,后者能够自动追踪顾客的选择并完成结算,进一步提升购物体验。

《彭博社》评论指出,1000名印度员工为亚马逊的“Just Walk Out”服务提供支持,这一事实凸显了人工智能应用背后的真实面貌。在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数以百万计的幕后工作者被雇用来训练算法,而最终承担大量实际操作任务的,正是这些人。这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面——技术与人力的交织,以及其中存在的复杂性与挑战。

结语

亚马逊的创新尝试,虽然在技术层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暴露出依赖人工干预的现实。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技术伦理、工作模式以及未来劳动市场结构的深刻思考。在追求效率与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