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8
  1. 今天
  2. 星期五
56:44
grade

导览

近期,我因对人工智能(AI)的好奇,尝试了与AI进行互动,询问各种问题。这种兴趣被《人物》杂志的编辑察觉,随后他们赋予我一项任务——撰写一篇关于普通人与AI交流的经验分享。AI?这并非我的专业范畴。因此,本文将侧重于一个普通用户在接触AI后的一系列感受,旨在引发讨论与反思。

正文

在ChatGPT刚问世时,社会普遍担忧其会对依赖文字工作的职业构成威胁。虽然我不是专职文字工作者,但对文字充满热爱。好奇心驱使我深入了解AI的能力。我并未亲自操作AI,而是借助了一位中学朋友的孩子,通过他向AI提问,获取AI的回应。

AI的春天随笔

AI在“春天”主题下的创作展示了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例如:

  • ChatGPT: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宁静与生机,从晨光、夜色到微风与花朵,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
  • 通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景象,从新芽的萌发到花儿的竞相绽放,展现了季节转换的美丽与活力。
  • 文心一言:同样以春天为主题,AI以流畅的文字描述了春日的阳光、花香与生命的复苏,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生机的画面。

AI与人类的差异

尽管AI在文字创作上展现出惊人的速度与流畅性,但它在理解和表达人类独有的细腻情感、委婉表达以及复杂的心理层面仍存在局限。AI所生成的内容往往遵循预设的模板与逻辑,缺乏真实生活中的复杂性与个性化。人类写作中的“荷尔蒙”,即那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情感丰富且具象化的描述,是AI难以触及的领域。

AI复活逝者

提及南京某科技公司利用AI技术复活逝者的消息,我深感震动。这项技术虽能满足某些特定需求,但对于寻求情感慰藉与深层次心灵联系的需求而言,AI技术尚不足以替代人类的情感交流与陪伴。

告别与怀念

在失去挚友与宠物后,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AI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连接需求,但它们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AI所创造的“复制品”虽能提供某种程度的安慰,却难以复制人类之间的那份独一无二的情感纽带。

AI的未来与局限

尽管AI在技术层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可能性,但我们不应忽视其与人类情感、道德伦理之间的界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平衡人类需求与技术伦理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议题。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应当谨慎思考其对社会、文化乃至人类情感的影响。

结语

作为碳基生命的一员,我深知自身在某些领域的独特价值。尽管AI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色,但在触及人类情感、体验与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人类仍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拥抱科技的同时,我们应当珍视并保护那些构成人类独特性的特质,让科技成为提升生活质量与探索未知的工具,而非取代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