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8
  1. 今天
  2. 星期五
13:00
grade

在汽车行业内外对特斯拉可能效仿先前降价举动的普遍猜测中,比亚迪出人意料地采取了相反的策略。11月23日,比亚迪宣布对旗下王朝、海洋系列以及腾势品牌的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官方指导价的上调,上调幅度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

比亚迪的官方解释指出,这一举措与两项关键因素紧密相关:首先,自2022年12月3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即将终止,这意味着在此日期之后购买车辆的消费者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其次,自下半年以来,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因此,比亚迪认为,这一调价决定是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成本压力所做出的合理回应。

从消费端来看,补贴政策的终止理论上会导致单车价格上涨4800元至12600元不等。而在上游原材料市场,尽管在11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每吨62.5万元的高位。这两重因素的叠加,使得比亚迪的这次调价显得既合乎情理又颇具策略性。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调价公告中的措辞暗示了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公告特别强调,对于在2023年1月1日前支付定金并签约的客户,调价措施将不会影响其原有价格。这表明比亚迪实际上是在利用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希望通过这一策略在年末实现“抢单”的效果。

比亚迪经销商的反馈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表示,所有车型的价格都会上涨,具体涨幅将由厂家通知,并预计会在年底前完成指导价的切换。订车客户无需担心价格上涨对其影响,因为即便在价格上涨之前订车,也不受此次调价的影响。

这一策略与特斯拉去年的操作颇为相似。去年11月,特斯拉先后两次上调了Model 3/Y车型的售价,分别增加了1.5万元和4752元。尽管特斯拉官方并未详细说明涨价原因,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3年新能源国补政策即将退出,企业若采用“先降后涨”的策略,则可能陷入被动局面,对销售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他认为,比亚迪的调价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能有效利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提前抢夺市场份额,又能为未来销售计划做好铺垫。

此外,比亚迪的销量数据也显示了其战略的有效性。相关上险数据显示,11月第三周,比亚迪的上险量达到了44,874辆,环比增长了10.2%,累计上险量达到122,783辆。按照这一趋势,预计比亚迪11月的批发量将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0万辆以上。

与此同时,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明确表示,极氪不会跟随其他厂商进行价格调整。另一家头部自主传统车企的高层则透露,尽管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但该企业只会在销量提升后才会考虑涨价,以免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比亚迪的调价策略展示了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灵活应对的能力。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策略布局,比亚迪不仅成功应对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还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日益临近,预计会有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采取类似的策略,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