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8
  1. 今天
  2. 星期五
41:00
grade

在汽车消费市场,近期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趋势——“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一现象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A级家轿的价格下探至6、7万元区间,曾经需要20万元才能起步的主流B级车,现在只需12万元即可拥有。即便是豪华品牌如BBA,也加入了降价促销的行列,旨在提升销量。

面对终端价格的普遍下调,人们不禁发问:这是否意味着车企的盈利能力受到威胁?是否在研发投入、产品价格与市场份额之间陷入了艰难的抉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汽车价格的下降并没有导致车企利润的缩减,相反,许多企业实现了盈利增长。

据统计,与2022年同期相比,燃油车的成交均价下降了1.02万元,新能源汽车的成交均价则下降了近0.89万元,而混动车型的成交均价更是大幅度下降了2.51万元。尽管如此,车企的盈利水平依然稳健,部分中国车企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比亚迪作为典型案例,通过不断推出冠军版、荣耀版车型,不仅提升了配置,还有效降低了起售价,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比亚迪的营收随之大幅增长,达到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8%。同时,其净利润不仅没有因降价而缩水,反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涨幅高达24.4%,甚至超过了营收增长速度。

分析单车利润指标,我们发现,比亚迪、长城、吉利、理想、赛力斯等车企在2024年上半年表现出色,单车利润最高可达1.28万元。这表明,尽管整体利润增长,单车利润并未显著变化,这可能反映出比亚迪在有意地“控制”收益水平。

比亚迪在研发投入上的持续投入,使其成为汽车行业的研发领军者。其研发投入不仅远超特斯拉,更是长城、吉利的数倍之多。自2011年A股上市以来,比亚迪每年的研发投入都高于净利润,累计已达近1500亿元。这种战略选择使比亚迪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力,同时,比亚迪也在主动控制产品价格,顺应市场变化,以确保消费者利益。

追求“合理利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汽车行业中,一些“百年老店”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通过追求合理利润,实现了客户、员工、股东以及社会、合作伙伴的共赢。

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得益于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供应链的高度规模化与垂直一体化使得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竞争力。比亚迪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为国内外市场建立起了技术壁垒,成功挑战了合资品牌的定价权。未来,这种模式有望进一步扩展至海外市场,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且性价比高的汽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