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6
  1. 今天
  2. 星期六
20:43
grade

武汉成功举行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12月18日,2021年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武汉顺利举办。此次论坛上,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个组织宣告成立,湖北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也同步推出。这些举措旨在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加速行业应用创新,汇聚更多企业和机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吸引和培养高质量的AI人才,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引领行业发展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开创了“一中心四平台”的建设模式,实现了5个月内快速上线并迅速达到饱和运营,展示了“武汉速度”。该中心构建了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武汉架构”,并逐步向“算力网络的武汉枢纽”迈进,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样板。

华为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致辞中表示:“武汉的成功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的通力合作。华为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与产业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腾飞。”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动产业应用

作为城市新型公共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普惠的AI算力。当前,许多城市正采用集约化方式建设公共算力中心,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全国已有二十多个城市正在或准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成立

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提供服务和创造产业价值的重要一步。该中心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共同对外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服务、产业聚合发展服务以及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

多项AI创新成果发布

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科院自动化所、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发布了多项AI创新成果,如全球首个图文音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全球首个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深度学习专用框架“武汉.LuojiaNet”以及蛋白质折叠预测等。这些成果通过科研创新加速了应用创新孵化,促进了产业聚合发展。

生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构建本地生态发展团队,探索出一条生态发展的新路径,建立了完整的“政产学研用”服务体系。半年来,该中心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入驻,日均算力使用率超过90%,联合孵化出了50多种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农业、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两大联盟成立,加速产业聚合发展

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和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成立,旨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业成员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这些联盟将利用大算力孵化大模型,推动更多创新应用,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武汉引领智能遥感开源生态

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由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牵头,吸引了众多来自智能遥感领域的领先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入。该联盟以行业和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在智能遥感开源生态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动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促进智能遥感开源生态的繁荣与发展。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推动创新发展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新华社、华为、爱奇艺在内的多家企业和机构加入。该联盟将基于“紫东.太初”等多模态科研成果,孵化更多行业应用,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新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力量。

人才引育和发展加速,共筑湖北AI人才根基

武汉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130所高校、160万在校学生和81位院士,具备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础。为了深化人工智能方向的智能基座产教融合,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启动了“湖北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该计划涵盖人工智能相关教材的更新、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鼓励基于昇腾AI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旨在为湖北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动科研创新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引入了中科院的高科技人才资源,还组建了人工智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和培育了本地中高端研发和产业人才。该研究院将致力于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产业示范高地,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