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半导体行业发展关键节点的2014年,海光信息正值《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纲要》出台之际,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为海光信息的成立提供了契机。聚焦于CPU的研发,海光信息成为IT领域基础器件的重要参与者,支撑着现代生活中的各类设备运行。
不同于自主研发的道路,海光信息采取技术引进策略,基于AMD技术授权,实现了海光一号、海光二号的商业化应用,并在政府补助的支持下,持续研发海光三号、四号等产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海光信息获得多轮风险投资,总估值突破900亿元。
海光信息在研发上投入巨大,自2018年起,每年的研发费用均保持在亿元级别,致力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专利179项(其中发明专利136项)、154项软件著作权和8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持续增强技术壁垒。
海光信息的营收增长显著,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从4825万元增长至5.71亿元,净利润虽在2020年和2021年出现亏损,但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69.53%和126.0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显示出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
尽管海光信息在国内x86服务器芯片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在Intel和AMD两大巨头主导的市场中,海光信息仍需面对巨大的挑战。IDC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x86服务器芯片出货量超过698万颗,Intel和AMD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5%,而海光信息CPU产品的市场份额约为3.75%,凸显了国产替代之路的艰难与紧迫。
随着海光信息IPO进程的推进,CPU创业热潮再度升温,VC机构纷纷涌入。国内GPU初创企业壁仞科技等,以及新成立的CPU公司如鸿钧微、启灵芯、遇贤微等,均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高额融资。这些公司背后的创始人团队实力强大,大多具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丰富经验,预示着中国在服务器CPU领域有望诞生世界级企业。
在国产替代浪潮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下,CPU赛道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技术挑战,海光信息及其他国产CPU企业正加速研发创新,寻求在庞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涌现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