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产品——OpenAI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潮。随着ChatGPT的走红,市场迅速嗅到了潜在的商业机遇,众多仿制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模仿ChatGPT风格的产品,它们在各大平台如微信上广受关注。
在微信搜索框中,我们发现了诸如“ChatGPT在线”、“GPT深蓝”等公众号,以及一系列关联的小程序。据调查,部分此类产品能够提供与ChatGPT相似的问答体验,开发者通常通过接入ChatGPT的API,构建一个双向信息流通平台,使得用户的问题能够被转发至ChatGPT,再由系统将答案返回给用户。
关于这些仿制品如何在国内市场实现盈利,我们可以从实际操作中一探究竟。例如,在“GPT深蓝”公众号中,有一个名为“Chatgpt AI”的页面,提供了三种会员计划,分别为月费199元、季费399元、年费999元。会员特权包括专享API接入、超低延迟响应、无限制的对话次数及个性化客户服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用户购买会员后,其退款事宜并不容易解决。此外,若产品运营方突然停止服务,追回已支付的费用则更加困难。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加入代理赚钱”的选项,允许用户通过二维码或链接推广,根据不同的等级(V1至V3)获得相应的佣金。
需要提醒的是,国内市场上提供的这些付费服务不仅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且其渠道的可持续性亦存疑。因此,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此类付费尝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2月初,OpenAI宣布推出了ChatGPTPlus付费订阅服务,每月费用为20美元,旨在开启商业化道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包括优先服务、新功能抢先体验等额外权益。
上述信息来源于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