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包括勒索软件、针对POS系统的攻击以及供应链威胁等,这些威胁构成了零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风险。由于零售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处理大量的交易活动和顾客信息,加之系统更新滞后及安全性薄弱,使得这类企业成为黑客眼中的“肥肉”。
根据Verizon发布的2022年数据泄露报告显示,该年度内,零售行业共记录了629起安全事件,其中241起涉及数据泄露。事实上,过去十年间,零售企业遭受的网络攻击频繁发生,其破坏力巨大,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即便是全球顶级的零售品牌,也无法避免黑客的攻击,显示出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脆弱性。
以2013年美国零售巨头Target的案例为例,该事件导致4100万张支付卡信息和约7000万顾客的数据被泄露,公司为此蒙受了2.9亿美元的损失,并导致首席执行官辞职。同年,全球知名的家居建材零售商Home Depot的POS系统遭受网络攻击,5200万顾客信息泄露,Home Depot为此支付了2.15亿美元赔偿金。
2020年12月,韩国零售巨头E-Land Retail遭遇大规模勒索软件攻击,其POS系统被恶意软件劫持,窃取了2,000,000张信用卡信息,导致23家零售店暂时关闭。2021年,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也遭遇了网络攻击,导致其POS系统无法接受信用卡支付,被迫支付高达2.4亿美元的赎金,导致IT系统关闭,荷兰和德国的商店被迫中断运营。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呈现出加剧之势。网络安全公司Sophos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零售企业报告称在2022年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其中多数攻击成功加密了文件。在被调查的422名零售IT专业人士中,77%的人表示其企业于2021年遭受过勒索软件攻击,相比2020年增长了75%。数据安全公司BlackFog指出,包括宜家、麦当劳和加拿大杂货连锁店Sobey's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都在2022年成为了零售行业勒索软件攻击的受害者。此外,亚太地区的零售企业也不幸卷入了这场网络风暴。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零售企业的复杂系统架构和老旧技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零售企业需要在多元化的场景下运营,而非局限于传统的门店交易模式。这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数据丢失、财务损失以及消费者信任的流失,对零售企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大型零售商开始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倾向于与具备专业知识和资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合作,而不是自行研发。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零售企业应着重考虑系统的安全认证,如ISO27701等国际公认的标准,并优先选择采用云架构的SaaS平台,以确保从一开始就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以数字零售服务商多点Dmall为例,其Dmall OS系统采用了云原生、单元化、多租户、异地容灾的核心架构,围绕生产安全、数据安全、运营安全和系统安全构建了全面的安全体系,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以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有效地防止了数据泄露,完全满足了零售企业在安全运营方面的需求。
可以预见,网络黑客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对抗将持续进行,而持续的防御工作需要不断迭代、更新和创新。寻找并保持与专业合作伙伴的关系,对于保护零售企业免受网络威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