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成功举办了以“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CIIC2024国际会议,这场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行业精英与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重塑文创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无限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滥用、艺术伦理等复杂议题的挑战。会议中,专家们强调了AI在艺术创作、设计、影视、音乐、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如何从跨学科视角深度整合AI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之道。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刘沛文教授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型如“ADDIE模型”在应对复杂跨学科课程设计时面临局限性。她认为,ADDIE模型的线性结构虽有助于系统化教学设计,但在艺术专业领域需要灵活性与创新性更高的课程设计,以适应艺术教育的跨学科特性。
UUM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博士于淼淼则关注到“国潮”风插画的现状。她提到,虽然“国潮”风格在中国当代时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部分模仿和移植传统符号的艺术形式却可能误导年轻消费者的价值观。于博士强调了研究者在理解“国潮”风格手绘插画时面临的困境,即缺乏实践参考与系统的理论框架。
展览“江湖-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在天津滨海美术馆独特的展柜空间中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策展人通过融合不同类别的展柜与当代艺术,探索了如何在限定空间内激发创造力与观众互动的新方式,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广东培正学院的赵紫晨教授分享了AI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他指出,AI技术不仅作为设计工具,更是激发创意的“催化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戏剧对话中的应用,赵教授提出AI能够根据观众反馈动态调整剧本内容,增强戏剧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但他也强调了在技术应用中保护艺术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平衡问题。
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潜力与挑战,还引发了对教育模式、艺术创作与技术融合等议题的深入思考。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思维,AI技术有望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伴随而来的问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