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相关硬件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其中,AI芯片与光模块之间的匹配比例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技术演进的必然方向,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目前,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800G级别的光收发模块。高盛的研究团队指出,这类产品的销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最新预测,2025年和2026年,800G光模块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990万和3350万台,相较于此前的数据,增幅分别达到10%和58%。与此同时,市场规模也在同步扩张,预计将以美元为单位分别增长60%和52%。
这种增长背后,是AI芯片性能提升带来的带宽需求激增。例如,H100芯片与光模块的配比为1:3,而B300则提升至1:4.5。在某些专用训练系统中,这个比例甚至高达1:8。这说明,随着芯片处理能力的增强,网络传输效率也必须相应提高,从而带动了光模块市场的整体发展。
除了800G产品,1.6T级别的模块也逐渐进入市场。据预测,2026年该类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700万台,进一步拓展了光模块的应用场景。从整体来看,2025年和2026年的光模块市场总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1273亿美元和1937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投资层面,高盛分析认为,当前市场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其一是估值调整,部分企业在短期内表现出较低的市盈率,如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其中,新易盛的估值相对较低,市值仅为中际旭创的75%到80%。随着二季度财报的发布,两者的估值差距有望逐步缩小。其二是二线厂商可能迎来发展机遇。由于一线厂商产能受限,一些具备较强制造能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华工科技,有机会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2026年获得业绩提升。如果能够获得海外客户订单,其净利润有望增长5%至24%。
总体而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光模块行业的格局。无论是核心组件的升级,还是市场需求的扩大,都预示着这一领域未来将持续保持活跃态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市场变化,将是获取长期收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