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必选项。”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传统行业,在2024年的AI领域也同样适用。在谈到AI应用的出海话题时,初心资本合伙人许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相较于衡量出海是否有利可图,AI企业更应该将出海视为一项充满挑战但必须面对的任务。
据SensorTower的数据,《2024年AI应用市场洞察》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球AI应用的活跃用户已达到约2.3亿。2024年前八个月,全球AI应用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1%,达到20亿美元,预计全年收入将达到33亿美元,到2028年,全球AI应用的收入预计将攀升至188亿美元。
在AI应用市场迅速增长、用户付费习惯更为成熟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与过去不同的是,AI应用出海的故事不再只是简单地将中国经验移植到海外,而是需要真正融入全球化背景,这对中国的AI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像素绽放联合创始人蒲世林认为,出海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他指出,AI应用的爆发还需要克服多重挑战,包括技术挑战和技术商业化挑战。尽管目前AI技术还未能完全实现预期中的范式转变,但海外市场的成熟付费习惯和投资环境,为AI企业提供了更多变现和成长的机会。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市场空间是国内市场的几倍。”蒲世林补充说,“有些公司的估值已经无法仅用国内市场来解释。”
Sensor Tower的报告显示,北美是AI应用盈利能力最强的市场,2024年前八个月,北美市场贡献了全球AI应用总收入的47%,其次是欧洲市场,贡献了21%,中国市场占比仅为6%。这表明海外市场的付费能力对投资人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确定性。
许洋认为,中国AI应用在海外的差异化优势并不明显。尽管在工程师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其他国家如印度、东欧等地也有类似的成本优势。因此,竞争的关键在于需求的洞察。对于创业者而言,进入一个大行业需要大量资金和市场投放,而专注于小产品则需要更加精准地理解全球用户的需求。
易点天下Intelick CEO 朱鹤则在一次论坛上表示,用户需求与付费点可能并不一致。他以三款AI教育软件为例,强调AI应用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能够直接带来收入的需求。
许洋认为,海外独立开发者是中国企业可以挖掘的合作伙伴。这些小型团队往往能够快速响应本地市场需求,开发出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中国企业和这些团队的合作可以互补,共同推动产品的扩展和提升。
在当前资本环境下,AI企业的赚钱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创业者需要更重视商业化。”许洋强调,“如果市场环境恶化或公司需要资金支持,企业必须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