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回顾全幅微单的里程碑:索尼α7与α7R的诞生与影响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6日,索尼引领了全幅微单相机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标志着无反/微单相机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包括徕卡、尼康、佳能、松下、适马在内的各大品牌纷纷跟进,全幅微单相机逐渐成为了可换镜头相机领域中最主流的选择。
回溯全幅微单的历史,我们关注到α7与α7R两款相机的发布,它们在体积、重量与售价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竞争力。发售时,α7的价格为9580元,α7R则为13580元,这两款相机在同等像素全幅单反相机中脱颖而出,以其合理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这一系列中,ILCE-7代表了α7型号,而ILCE-7K则包含了α7机身与SEL2870镜头的套机版本;ILCE-7R则对应α7R型号。α7与α7R被视为首批全幅微单相机,其设计理念旨在平衡性能与便携性。
α7与α7R并非完美之作,它们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卡口可靠性、CMOS表面防反射镀膜、快门按钮位置以及RAW格式编码等方面有待改进。尽管如此,这两款相机确实体现了“微”的概念——相较于后续产品,它们在性能增强的同时,尺寸和重量也在持续增长。直至2020年9月的α7C的发布,才再度唤起了“微”级别的相机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α7与α7R并非采用全金属卡口,这可能导致在配合某些长镜头或重型镜头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镜头识别、对焦和光圈控制。然而,第三方卡口替换件的市场虽然曾较为活跃,但现今已较为冷清。
α7与α7R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入了“眼部AF”功能(原名“眼控AF”),这一技术在后续的长时间内成为了索尼相机的独特优势。尽管并非首个支持此功能的厂商,但结合全幅镜头与眼部AF,这一组合为传统单反相机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
从购买建议来看,α7与α7R当前的二手市场价格适中,但用户普遍反映其使用体验并不理想,尤其是α7R的快门时滞和机震问题。对于特定题材如红外拍摄和星空摄影,它们依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官方提供的样张中,α7搭配FE 35/2.8 ZA镜头,以及α7R与FE 24-70/4 ZA镜头的组合,展现了这两款相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出色表现。
综上所述,α7与α7R作为全幅微单的先驱,不仅推动了行业的革新,还为后续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独特的眼部AF功能更是成为了其显著标志之一。对于有意购买二手产品的用户而言,建议优先考虑α7RII、α9、α7III及其后续产品,以获得更加成熟稳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