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马化腾阐述了腾讯“互联网+”战略的重心转移——从服务业向制造业聚焦,这一转变预示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马化腾指出,“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企业正迎来未来发展的新机遇。随着传统企业的IT部门和管理层日益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其中许多案例颠覆了以往的想象。
深耕传统制造业的宗庆后分享了“互联网+”在公司财务与制造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他提到,借助物联网技术,从前单机运行的制造设备传感器实现了联网,从而能自动诊断并解决故障,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这表明,数字化转型已在国内制造业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
杨元庆介绍了互联网发展至“万物互联”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演变,个人计算设备的概念已扩展至智能手机、智能电视、VR设备等,并强调了这些设备与云平台的紧密连接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依赖,以实现个性化服务和需求洞察。
周其仁教授强调了“互联网+”在制造业落地的关键性。他认为,中国已从对外新事物持保守态度转变为高度关注与兴趣的国家,但地域广阔的特点带来了实施挑战。因此,不仅要在概念层面讨论“互联网+”,更需在实践中推进,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经济升级。
周其仁进一步阐述,经济发展应赋予企业家更大的自主权与信息获取渠道,以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家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敏锐洞察,推动经济发展。而杨元庆则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主张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时反馈机制,实现从销售产品到经营客户需求的转变。
马化腾指出,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可能性,但在新兴技术和传统企业之间的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如何识别真实需求、区分“伪需求”,以及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前亟待深思的议题。例如,共享单车的成功案例展示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解决城市交通痛点上的效能,同时也提醒业界警惕过度炒作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互联网+”在赋能制造业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深度融合,还激发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然而,这一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数字化转型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