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猛:"扫码支付"成别国的榜样?
作者头像
  • 科技联盟
  • 2017-04-26 08:29:00 2576

张立伟评论

近来,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及首批15家联盟成员携手推进从现金支付到无现金支付的转变进程。这一举措引发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传统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后者纷纷推出虚拟信用卡作为回应,如交通银行近期推出的“手机信用卡”。此竞争态势无疑加速了无现金社会的形成。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兴起,不仅催生了全新的信用体系与金融科技模式,更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体现。这一领域的发展已吸引了全球目光。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发布的报告指出,数字支付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实现了包容性经济增长,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案例。

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相比四年前增长了20倍,而同期美国市场的规模约为其50分之一。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直接跳过了信用卡普及阶段,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中国移动支付的优势源自三个关键层面的竞争:

  • 商业领域的竞争激发了网络购物的迅猛增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网络支付的快速普及,进而形成了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主导市场格局。
  • 第二层面的激烈竞争,即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相互竞争,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包括为电影票、租车费用等提供补贴,以及在餐饮、购物领域的奖励机制,以及与公共服务支付系统的连接。
  •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体现在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以适应移动支付的普及趋势,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则拓展业务范围至信用贷款、投资理财服务,挑战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

尽管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间存在竞争,但合作潜力巨大。银行在推广扫码支付时亦需依赖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基础,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

然而,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潜在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移动支付企业应提升安全防护意识,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同时,监管机构需确保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避免隐藏风险,确保资金流向透明,促进金融数据分析的深入与公平。

政府的创新支持与监管宽松环境,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与持续进步。第三方支付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行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编辑:欧阳觅剑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url":"http://tech.163.com/17/0426/07/CIUBL4JU0009
责任编辑: : 科技联盟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支付别国迅猛榜样中国移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