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合并后,Uber以滴滴近18%的股份成为了滴滴的最大股东,但在国际市场上,双方的竞争依然激烈,目标在于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滴滴近期完成了一轮规模达55亿美元的融资,新加入的投资者银湖资本是此次融资的唯一新面孔,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及软银均为滴滴的老股东。此轮融资使滴滴的估值超过500亿美元,使其跻身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行列,与Uber和蚂蚁金服并驾齐驱,后者估值均超过600亿美元。
滴滴和Uber均面临着持续的资金消耗和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挑战。然而,市场普遍期待这两家公司能率先将无人驾驶车队引入日常生活。据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主任Tom Mitchell分析,滴滴或Uber有望实现这一目标,因其具备灵活调度车辆的能力且与用户距离较近,先进技术需与用户紧密联系才能发挥效用。
Uber已组建了一支由十几辆汽车组成的自动驾驶车队,在亚利桑那等地进行道路测试,并与匹兹堡市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研发无人车。此前,Uber曾在该校招募了40多位无人驾驶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宣布正在推进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并在美国加州MountainView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地同时也是谷歌总部所在地。滴滴还吸引了包括前Uber自动驾驶安全专家Charlie Miller在内的数十名无人驾驶工程师加盟。程维与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等讨论合作事宜,驭势科技正致力于为无人驾驶汽车开发道路扫描系统。
滴滴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包括与当地打车平台进行合作或收购,例如在新加坡与Grab合作,在印度与Ola合作,在美国则选择与Lyft合作。
滴滴和Uber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但两位领导者的表现迥异。程维在公开场合较为低调,对于滴滴获得55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他并未予以回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Uber的创始人兼CEOTravis Kalanick以其“科技界的摇滚明星”形象活跃于公众视野,但近期因与司机的争执而曝光于媒体,导致企业形象受损。此外,Uber近期频繁遭遇人事变动、性侵诉讼和高层离职等挑战。
与此同时,Uber正面临谷歌旗下自动驾驶部门Waymo的法律诉讼。Waymo指控Uber收购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的创始人曾参与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工作。Waymo请求法院禁止Uber使用与之相关的盗窃技术开发无人驾驶车辆。
Uber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尽管Uber的投资者高盛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继续支持Kalanick,但他的领导力正受到质疑,这可能成为Uber未来发展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