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明】近段时间,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实战效能,再次成为热议焦点。这源自综合格斗教练徐晓冬的一次20秒内战胜雷公太极创始人雷雷的赛事,进而引发了一场对中国武术实战能力的广泛讨论。马云,这位太极拳的爱好者和太极文化的推崇者,在社交媒体上对此事发表了见解。
获胜的徐晓冬坚持认为,传统武术往往缺乏实战性,尤其是太极拳,被其视为一种欺骗性的技艺。随后,他宣布将向更多武术大师发起挑战,其中包括马云的保镖李天金、太极实战专家王占军以及武僧一龙。
李天金,马云的贴身保镖,以其卓越的武术技能和深厚的太极拳底蕴而闻名。自8岁起便投身武术训练,19岁时即在温县第五届太极拳年会中获得65公斤级冠军及擂主,荣获太极拳一等奖,并连续多年卫冕成功。李天金因其出色表现,得到了李连杰的推荐,成为马云的保镖,伴随马云出席各种重要场合。
马云与太极有着深厚渊源,曾有其助手透露,马云的愿望之一是,世人能评价他首先是一名太极拳大师,其次才是企业家。自跟随冯素贞老师学习以来,马云的太极老师多达八位,他对太极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充满敬意。
马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对此次综合格斗与太极拳较量的看法,认为太极拳的实战能力毋庸置疑,但这次事件更像是一场借助网络平台的炒作。他坚信,太极拳中确有实战高手,且强调在这个时代,练武的目的应超越单纯的对抗,更在于自我提升。
在这场风波中,马云以长微博的形式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场由一位太极业余爱好者与准专业的自由搏击选手之间的‘私斗’,因互联网媒体的助力,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不仅是一场‘表演者’与‘观众’互动最和谐的‘表演’,甚至有人因此动怒,将其当真。”
“我个人也是太极与自由搏击的长期爱好者。从小到大,我总是乐于远赴数里观看任何战斗。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作家的作品我如数家珍,无论是MMA还是UFC比赛,我都难以抵挡观看的诱惑。大学时期至今,我追随过不下八位太极拳老师,虽然我主要以业余身份参与,但从21岁起,我并未涉足‘斗殴’领域,因此,我的胜绩至今未尝败绩。”
“太极拳能否实战?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种拳术,太极拳当然具备实战能力,但能真正实战并成为高手的人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是在练习太极操或公园太极爱好者。”
“太极拳并非为了实战而生,它是一种通过拳术来诠释太极哲学思想的运动。实战只是太极拳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太极拳通过拳法体验阴阳变化、虚实转换、动静结合以及上下相随,真正的太极高手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揣摩和体验太极哲学思想。”
“然而,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境界,需要极高的天赋和长时间的修炼,这种级别的高手在历史上屈指可数,仅如杨露蝉、孙禄堂等先辈。现代太极拳竞技已趋于力量之争,而吹嘘自己拥有太极神功的人大有人在。”
“公园太极是一种‘晨练文化’,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切磋交流,享受太极带来的乐趣。尽管有些人在其中展现了一种‘拳打南山养老院,脚踢北海托儿所’的豪情,但其本质仍是老有所乐的体现,没有必要质疑其真实性。”
“总的来说,太极拳是具备实战能力的。至少,实践者与未实践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街头斗殴中,高手并不常见。而太极拳的乐趣不在于争斗,而在于从争斗中领悟太极的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速度和力量的衰退使得自由搏击不再是老年人的选择,而太极则能提供持续的乐趣至中老年。”
“关于这场‘打斗’的公平性,这其实是一场由言语冲突引发的街头斗殴,缺乏明确的比赛规则和观赏价值。而将自由搏击与太极拳的实战能力进行比较,如同将篮球和足球的得分机制相提并论,两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比。”
“所有运动都有其独特魅力和规则。击剑曾是欧洲早期的决斗之术,现已成为体育项目;现代文明中,拳击、剑术、刀法和棍术等均是运动形式。在现代武器面前,所有武术技能都显得相对弱势。因此,当今的武术家们,不应追求在武术中击败他人,而应追求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