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团队打印的乌龟模型,Google AI怎么看都是把枪
作者头像
  • 人工智能新闻
  • 2017-11-15 14:48:39 3017
人工智能识“枪”不识“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识别能力,成为人类可靠的技术助手。然而,即便AI表现如此出色,也难免会出现识别失误的情况。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验室的一项实验揭示了AI识别过程中的“盲区”。

MIT的研究团队设计并打印了一个乌龟模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谷歌AI系统都将它误认为是一把枪。这一现象展示了所谓的“对抗性图像”的威力——即经过精心设计的图像,能够让AI产生错觉,导致判断错误。这类图像仿佛隐藏着隐形的陷阱,即使是对最尖端的AI来说,也难以识别出其中的“鬼”。

以往,对抗性图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但不会构成严重威胁。通常情况下,只需对图像进行细微调整,如旋转或放大,AI就能正确识别出物体的真实形态。然而,MIT团队的乌龟模型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设计之巧妙,以至于从各个角度看都能让AI陷入“枪”的幻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算法,能够轻松地在模型中植入误判元素,使AI无法准确识别它们创造的道具。他们甚至创造了一个让AI误以为是咖啡的棒球,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不仅局限于3D模型,同样适用于2D图像。

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AI识别能力的深思,尤其是当这种能力应用于需要高度精确性的领域时,如自动驾驶。Labsix指出:“这警示我们,人们可以轻松制造看似普通的标识,但在AI看来,它们可能变成路旁突然出现的行人。”随着神经网络的广泛应用,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MIT团队使用了谷歌开发的图像分类AI“Inception-v3”进行测试,尽管没有对所有AI识别软件进行评估,但《The Verger》指出,目前尚无软件专门针对这一漏洞进行修复。

虽然谷歌未对此发表正式评论,但其发言人强调,团队声称能够从“所有角度”欺骗AI并不准确,实际上是在大多数角度下发生误判。要误导AI,必须先了解其视觉算法的弱点,对于商业用途的视觉系统来说,这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当前,对抗性图像对公众安全的影响微乎其微,因其效果虽显著,但适用场景有限,而且AI在日常应用中的普及程度还不算广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AI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如果不提前解决这类潜在问题,未来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AI识别过程中的脆弱性,还提醒我们关注技术发展的伦理和安全问题。面对AI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确保技术发展既能造福人类,又能避免潜在的风险。

    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
责任编辑: : 人工智能新闻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乌龟模型团队打印怎么GoogleMI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