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视产业无所不在
作者头像
  • 逸科技
  • 2017-11-26 08:27:43 3071

中国影像监控市场的崛起与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影像监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据商业咨询公司IHS Markit 的统计,2016年,中国影像监控市场规模达到了64亿美元(约人民币1938亿元),公私领域合计安装了近1.76亿台摄像头。预计到2021年,这一市场的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2.4%,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监控网络的全球对比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影像监控市场更为庞大。美国的市场价值约为29亿美元(约人民币878亿元),年增长率仅为0.7%。中国在监控网络建设上的投入与技术应用远超其他国家。

社会信用系统的构建

中国政府正在利用监控技术打造“社会信用系统”,旨在通过收集公众行为数据,评估个体的信用状况。这一系统覆盖了从支付行为到网络活动的多个方面,旨在促进社会秩序与治理的现代化。

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浪潮

在政策支持下,国内外投资者纷纷涌入人脸识别及相关技术领域,推动了创新公司的快速发展。商汤科技(SenseTime)、旷视科技(Face++)和格灵深瞳(DeepGlint)等公司专注于面部识别技术的研发,利用眼距、颧骨曲线等特征快速识别身份信息。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公司Sequoia Capital 对这些中国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

技术与社会的融合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商汤科技表示,他们近期的融资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计划筹集5亿美元(约人民币151亿元)。该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开发集成人工智能的产品,如更快、更有效的面部识别摄像头,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国际扩张与技术出口

除了深耕国内市场,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公司也在寻求海外市场的机遇,例如在新加坡设立东南亚总部,以Sequoia Capital的资金支持,拓展国际市场。这些公司在提升监控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保护的挑战。

科技与隐私的平衡

尽管面临技术进步带来的隐私问题,中国政府和科技公司表示,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提高社会安全性。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生进指出,公众在安全与隐私之间往往更重视安全,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科技进步与个人权利的复杂态度。

多维度的监控技术

除了人脸识别,中国还在探索声音识别与步态识别等技术。通过收集声音样本建立数据库,政府尝试识别说话者。步态识别技术则能从远处辨识个体,即使面部被遮挡也能实现识别,展现了技术在不同维度上的应用潜力。

结语

在中国,影像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提升了公共安全,也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的广泛讨论。面对技术与社会需求的交织,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维护个人隐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
责任编辑: : 逸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所不在中国监视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