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玻璃技术:东京大学揭示自动修复秘密
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愈玻璃”。这款新型玻璃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玻璃“易碎”的认知,更在修复技术上展现出了革命性的潜力。
在以往,玻璃一旦受到损伤,其内部的化学键断裂,导致无法自行恢复原状,通常需要通过高温熔融等复杂过程来修复。然而,东京大学的科学家们,包括领军教授相田卓三以及他的博士生柳泽佑,通过研究新型粘合剂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名为“TUEG3”(聚醚硫脲)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虽然呈现固态,但具备了令人震惊的自我修复能力。
根据《时事通信》的报道,尽管TUEG3与常见的无机二氧化硅玻璃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在分子非有序晶体排列的定义下,被归类为有机玻璃。以TUEG3作为材料制成的玻璃,在遭遇破裂后,只需在室温下将两片玻璃轻轻接触并施加压力,数十秒内即可实现外观上的复原。若给予更多时间,如数小时,其强度甚至能恢复到原始状态。
为了直观展示这一技术的神奇效果,东京大学提供了实验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尺寸为2x1公分、厚度2毫米的TUEG3玻璃被切割成两半。通过简单地将两片玻璃紧密贴合一段时间,它们便自动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承载300克的重量,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结合力。
柳泽佑博士生在面对这一发现时,起初持有怀疑态度,但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最终完成了关于自愈玻璃的论文撰写。他表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出这样的技术,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让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这项技术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进步,也为未来在建筑、汽车、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可能的应用前景,有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安全、持久的产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