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激光雷达进化方向已确定?
作者头像
  • 嗡嗡嗡
  • 2018-02-02 15:22:33 3020

激光雷达产业已步入关键转折期,正从高端实验品向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车队、工业自动化、农业及无人机领域的大众化产品转变。然而,当前市场与产品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即消费者渴望拥有性能卓越且价格亲民的激光雷达,而制造商则难以提供满足价格、性能、重量、尺寸和制造工艺等多方面需求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2020年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目标,汽车制造商需获取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方案并迅速投入实际测试与整合。此过程中,激光雷达需满足以下五大核心指标:

  • 探测距离:应达到200至300米,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有效感知。
  • 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需控制在0.1至0.2度,以实现精准定位与识别。
  • 售价:目标市场定价应在百美元以内,以促进产品的普及化。
  • 可靠性:传感器技术需达到汽车级标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生产能力:制造商需具备规模化生产激光雷达的能力,以适应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

面对传统激光雷达的技术局限,如探测距离、分辨率与成本之间的矛盾,行业正寻求突破。微动技术的进步被视为关键,它不仅能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显著缩小设备体积,而且有助于激光雷达从机械式转向更为耐用、维护成本低的微动激光雷达。

微动激光雷达的采用将使探测范围轻松超过200米,对自动驾驶技术构成重要支持。未来,微动激光雷达与固态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中并存,两者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依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细分。例如,对于机器人与仓储工厂,较短探测距离的固态激光雷达足以应对;而在车辆领域,固态激光雷达仍面临探测范围、分辨率、能耗与成本的挑战,因为其所需的许多关键部件目前尚无法以合理价格实现大规模量产。

激光雷达技术的未来展望在于持续提升分辨率、增加探测距离、降低成本与缩小体积,同时与其他环境传感器融合,实现更高精度,以及在不牺牲美观的前提下无缝集成于新一代车辆中。未来,激光雷达组件可能融合头灯与尾灯功能,进一步优化车辆设计与功能一体化。

这一系列革新旨在加速自动驾驶交通的发展步伐,推动激光雷达技术不断进化,以适应更加严苛的性能与成本要求。

    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
责任编辑: : 嗡嗡嗡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雷达进化激光方向确定未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