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控制2万台设备,火灾1分钟疏散,国内最快地铁有了国产最强大脑!
作者头像
  • 程欣
  • 2018-09-28 00:00:00 3082

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自主创新

历经十年的自主研发,中国在轨道交通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了国际领先水平且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中枢”。9月28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宣布,搭载其自主研发轨道综合监控系统的青岛地铁11号线已稳定运行159天,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大规模应用能力。

千台设备背后的守护者

一条全长约40公里的地铁线,汇集了超过2万台设备,它们的安全运行背后,是由海信自主研发的轨道综合监控系统提供支持。该系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例如在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系统迅速启动报警和排烟系统,同时广播通知乘客,自动开启安全门闸机,确保乘客安全疏散,全程耗时不超过一分钟。这展示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高效响应与协调能力。

“最强大脑”的实力

日常运营中,地铁站内可见的设备如闸机、电梯、屏蔽门、照明系统,以及看不见的给排水设施、通风空调系统,均由这套综合监控系统管理。系统不仅维护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还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自主创新之路

2008年,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正式进入轨道交通领域。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公司决定自主开发核心软件。经过近10年的努力,投入超过2亿元,海信成功攻克了大型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技术、高可靠性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可组态的人机界面技术,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监控软件,打破了国际垄断。

创新技术成果

2018年4月,青岛地铁11号线投入试运行,海信的综合监控软件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了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监控解决方案。该系统在可靠性与规模性上表现出色,处理能力远超行业标准,能同时控制多达10条超长地铁线路。

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

海信的轨道综合监控软件已申请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3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了已在运行的青岛地铁11号线,还有贵阳地铁2号线、长沙地铁5号线、青岛地铁1号线、青岛地铁8号线将采用海信的综合监控产品。未来,海信计划进一步拓展至轨道交通的核心领域——信号系统。

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在轨道交通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实力,也预示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程欣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疏散万台火灾最强大脑地铁同时国产最快分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