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智能化迭代,你不能不知道的先驱们
作者头像
  • 孙洁
  • 2018-10-24 00:00:00 3098

扫地机器人技术的演进与国内先驱的崛起

国外先驱的探索与里程碑

自19世纪末,扫地机器人技术便萌芽于西方。1898年,美国的约翰·瑟曼·圣易路斯提交了关于地毯吸尘器的专利,奠定了扫地机器人的基础。1901年,英国人布斯对吸尘器进行改进,有效避免了清洁过程中灰尘重新散落的问题。至1996年,瑞典伊莱克斯公司推出名为“三叶虫”的早期扫地机器人,具备现代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元素,尽管性能有限。这一款机器通过超声波探测障碍物,构建房间地图,但避障能力不足。第二代产品加入红外传感器,虽能横向规避障碍,但仍需借助磁条设置虚拟边界,以防止机器坠落楼梯或穿过房门。2002年,专注于军用机器人的iRobot公司推出了Roomba,采用螺旋运动覆盖空间,开创了市场先河。

国内先驱的创新之路

中国扫地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科沃斯机器人,自2000年起便潜心研发,先行一步。早在Roomba问世前两年,科沃斯已研发出初步形态的机器人真空吸尘器。2001年,科沃斯首次推出了可自主移动的机器人原型,即地宝的前身。2003年,经过结构优化,新增下视传感器,实现了防跌落功能,随后在2007年,科沃斯推出了5系扫地机器人,正式推向市场。

从随机到规划:扫地机器人的进阶

在传统随机式扫地机器人主导市场期间,这类设备通过碰撞探索工作路径,导致效率低下、重复清扫问题严重。近年来,规划式扫地机器人的兴起,显著改善了这一状况。当前市场趋势表明,行业正加速向规划式产品研发转型。

目前,主流品牌均在研发规划类扫地机器人,技术路径大致分为三类:传感器路径规划、内置摄像头探测、激光扫描。规划类扫地机器人配备的传感器路径规划系统相当于中级车型,而全局规划系统则如同豪华车型,它们根据不同需求服务不同消费者群体。

科沃斯机器人于2015年推出了成熟的Smart Navi全局规划系统,利用LDS激光测距系统和SLAM算法,实现自主环境感知、记忆与规划清扫路线。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指定清扫区域。2017年,科沃斯地宝DG36升级了Smart Navi 2.0全局规划系统,并首次采用了Cortex-A9处理器,增强智能识别地面介质功能。2018年,搭载Smart Navi 2.0的DN系列成为高端旗舰产品。

科沃斯的技术领先与创新

作为行业领头羊,科沃斯是唯一同时掌握LDS激光导航与VSLAM视觉导航技术的公司。基于LDS激光扫描技术的DN系列与采用视觉导航技术的DJ35均成为市场热门产品。在2019年的IFA展会上,科沃斯展示了其在地板清洁领域的最新创新——AIVI技术,通过AI赋予机器人深度学习能力,使其能识别并避开家居用品,提升清洁效率,实现无人干预下的高效清洁。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扫地机器人将日益智能化,最终成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提供更贴心、高效的清洁服务。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孙洁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迭代扫地先驱智能化机器人不能不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