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常州警方侦破了一起利用勒索病毒的案件,一名年轻黑客通过自制勒索木马病毒,对某学校服务器发动攻击并索求解密费用,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日常运营。这一事件凸显了网络犯罪分子对教育机构的威胁。同样地,手机平台亦成为勒索病毒的重灾区,对用户的“数字钱包”构成潜在风险。
腾讯手机管家与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移动安全实验室共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手机安全报告》显示,尽管木马病毒的数量和活跃度有所下降——新增木马病毒数量减少了47.83%,感染用户数量也同比下降34.62%,但仍需警惕病毒的隐蔽性和危害程度的提升。报告建议用户使用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工具,以抵御木马病毒的侵袭。
木马病毒的感染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广东、浙江、江苏和河南等经济发达或人口密集地区成为感染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以10.65%的感染比例位居榜首,显示出该地区用户对网络安全的敏感性和病毒威胁的普遍性。
木马病毒的活动以消耗资费、恶意扣费为主要手段,其行为具有明显的趋利性。例如,腾讯手机管家曾查杀的“FakeSystem”病毒,通过云端接收扣费指令,自动订阅服务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盗刷操作。
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实施的推广行为日益加剧,形成了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应用开发者与渠道商的合作中,一些代理商通过恶意软件自动下载、强制安装等方式推广应用,以此获利。
手机病毒传播渠道多样,包括软件捆绑、电子市场、手机资源站、二维码、网盘等。病毒通过伪装成合法应用的方式,诱骗用户下载,特别是在开学季等特定时期,不法分子会冒充官方身份,诱骗用户下载含有恶意代码的应用,窃取敏感信息。
面对日益复杂的病毒威胁,移动端安全工具如腾讯手机管家提供了关键保护。该工具利用AI反病毒引擎TRP-AI和自研杀毒引擎TAV,从多个维度检测并查杀木马病毒和恶意软件,确保用户设备的安全。
为了保护个人设备和信息安全,用户应通过正规渠道下载官方应用,增强对恶意软件的识别能力,避免安装未经验证的破解应用。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是预防病毒入侵的重要步骤。遇到设备异常时,使用安全工具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防御病毒带来的威胁。
虽然手机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病毒的隐蔽性和危害依然不容忽视。用户应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共同构建更加安全的移动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