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与小米合作状况稳定,市场地位与策略调整
联发科近期澄清与小米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指出双方合作进展顺利,不存在供货中断的情况。此前有传言称联发科与小米终止合作,但事实表明,小米在上月末发布的搭载联发科P35移动平台的小米Play手机即为最新例证,当前该款手机仍处于现货销售状态,联发科显然无意中断对小米的供货。
尽管传言已被澄清,联发科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仍显尴尬。数据显示,OPPO、vivo、华为及小米等头部手机品牌占据中国手机市场66%的市场份额,却鲜有采用联发科的系统芯片(SoC)。小米的大部分机型已转向采用高通的移动平台,且小米作为高通的重要股东,未来将大量采用高通的芯片。同时,小米也自主研发了澎湃芯片,尽管近期关于新芯片的消息不多,但小米产品总监透露澎湃芯片项目仍在持续进行中,这可能意味着联发科在小米产品线中的参与度将进一步下降。
联发科在2018年12月实现了营收增长,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滑趋势,但全年第四季度合并营收环比减少9.2%,同比增长0.81%。这一表现反映了联发科在市场上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与此同时,联发科正面临专利诉讼的困扰。AMD已正式起诉联发科,要求对方因侵犯其专利承担现金赔偿责任。不论诉讼结果如何,都将对联发科的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回顾历史,联发科曾被贴上了“山寨机专用”的标签,直至2013年,小米推出了红米品牌,搭载联发科芯片的红米手机成为市场爆款,自此,联发科成为了小米千元机的主要芯片供应商。此后,联发科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2015年,联发科推出了全新的Helio品牌,并推出了P系列和X系列芯片,分别瞄准中端和高端市场。然而,Helio X10芯片在HTC M9 Plus高端机型上的首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随后,小米将X10搭载于红米Note2这样的低价设备上,导致Helio高端形象受损。
联发科随后将重点转移至中端P系列芯片,如P60在OPPO R15上的首发,以及vivo推出的X21i。然而,高通迅速推出了骁龙710芯片,凭借10纳米LPP工艺,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接纳,对联发科的中端市场造成了侵蚀。此外,P60也被诺基亚引入了入门级千元市场。
面对市场的变化,联发科在2018年底发布了AI芯片Helio P90,旨在定位中高端市场。虽然采用了12纳米制程工艺,但联发科选择聚焦AI性能,声称其在ETHZ Benchmark苏黎世基准测试中以25654分的成绩领先于其他移动端AI处理平台。这表明联发科或将AI技术视为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然而,押注AI技术的策略是否能取得成功仍有待市场验证,特别是在5G和物联网即将大规模商用的背景下,联发科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综上所述,联发科与小米的合作关系稳定,但在整体市场格局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小米在高通的大力支持下,未来采用联发科芯片的产品数量可能减少。至于联发科在5G和物联网领域的AI战略能否成功,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时间来观察市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