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电行业遭遇了多重压力,导致产品价格持续攀升。起因之一是铜金属材料价格的上涨,这直接影响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的成本。紧接着,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不仅电视、显示器等电子产品面临涨价,连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也受到波及。
市场研究机构NPD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夏季相比,大尺寸电视的价格涨幅高达约30%。同时,预计其他配备屏幕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等,也将经历相似的价格冲击。
全球芯片短缺的严峻形势,导致屏幕驱动芯片、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关键组件供不应求。电路制造商Synaptics指出,这些部件的价格正在上涨,制造商可能会将这部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与显示屏相关的芯片和集成电路器件采用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通常在较旧的芯片工厂制造。然而,当前几乎所有芯片制造商都倾向于投入资源发展更先进的制造工厂,这反而加剧了对这类老旧工艺芯片的需求缺口,难以满足市场对高产能的需求。
以性价比闻名的Redmi为例,其86英寸电视价格在两个月内上调了2000元,从7999元涨至9999元,涨幅超过25%。小雷的个人体验显示,去年九月购买的戴尔U2419HS显示器,原价1299元,现价已上涨至1629元,涨幅同样约为25%。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反映出数码家电设备价格的普遍上涨趋势,尤其是电视机、显示器等受影响最为显著,涨价幅度可能最大。未来,冰箱、空调等更多家电产品也可能受到此轮涨价潮的影响。
业内专家和芯片巨头如英特尔、台积电等均预测,这次芯片短缺现象可能将持续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现在开始增加产能投资,短期内也难以显著缓解当前的局面。因此,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家电产品的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对于有计划购买家电的朋友而言,适时出手,避免成为“等等党”,或许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