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第四届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十家企业代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围绕跨领域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建立跨界合作的组织文化、技术创新成果的成功落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等焦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对的挑战日益复杂,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他认为,“跨界共创”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策略。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关键要素是“挑对问题、挑对工具、挑对伙伴”。这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支撑着转型过程。
在高峰对话环节,主持人张媛邀请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上海仪电集团董事长吴建雄、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及洪小文院长,共同探讨如何构建跨界合作的组织文化。薛澜院长指出,面对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高等教育需更加注重创新、开放与融合,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建雄董事长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强调了开放心态的重要性。李一梅总经理则着重提到了金融投资公司如何吸引复合型人才,构建学习型组织,以人才驱动企业创新发展。
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其先进的AI科研平台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已与来自不同行业的5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创企、龙头企业和大型国企,致力于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机构业务和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洪小文院长进一步阐述了微软作为IT领域基础设施的角色,强调跨界合作是创新的最佳途径,通过与多行业合作,共同推动各领域的发展。
薛澜院长提醒与会者,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隐私、数据安全等问题,需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实现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
李一梅总经理分享了华夏基金在疫情期间如何借助AI技术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通过精准识别提升客户体验的经验。
微软洪小文院长总结发言时提到,微软致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负排放,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举办创新论坛,不仅促进了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还展示了在AI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ESG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推动行业创新提供了宝贵资源与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