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杭州、青岛、上海等地的政府部门已携手构建网签劳动合同平台,旨在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领军企业上上签电子签约积极响应,全面助力这一进程。
近日,张先生在德清某工地接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关于与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通过短信链接,仅用几分钟,张先生在手机上完成合同签署,而远在杭州的HR也即时收到了员工已完成合同签署的消息。这种“跨城合同”签署模式,显著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杭州人社局主导的“杭云签”平台,作为政府主导的网签电子劳动合同解决方案,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已成功处理超过130万份合同(包括纸质合同电子化)。通过“杭云签”,合同签署过程及文件存证均纳入全国司法区块链平台,有效防范了合同篡改和伪造风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7月1日发布了《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鼓励企业和员工优先选择政府搭建的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指引还规定,未通过政府平台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需按照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提交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以便办理就业创业、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人事人才、职业培训等业务。
杭州人社局与电子签约服务商上上签共同制定《杭州市人力社保电子劳动合同政企合作试行方案》,明确了合作的权责关系、技术标准、数据安全要求,旨在打造一个“可签、可管、可信、可用”的电子劳动合同生态系统。上上签作为首批与“杭云签”合作的企业之一,从3月初开始参与平台接入的相关联调和测试工作,4月初正式接入。截至6月,通过“杭云签”与上上签等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累计汇聚了超过55,000份合同。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数量达到约7.5亿人。每年签署的劳动合同量估计在6至7亿份之间,这使得合同签署管理成为一项复杂的工作。上上签电子签约专家指出,《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发布,将有力促进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加速推动我国就业签约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电子劳动合同的普及和政策的支持,数字化转型正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加速推进,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未来更多领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