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青岛等全国多个城市已率先建立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借助于上上签电子签约等科技公司的支持,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正加速推进,简化了传统纸质合同的流程。
张先生在德清某工地接到了新公司发送的电子合同短信通知。通过手机上的链接,只需简单的实名刷脸认证,张先生便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合同签署。同时,位于杭州的HR也即时收到了员工签署完毕的反馈,实现了“跨城”电子合同的快速签署。
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了《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旨在推动电子劳动合同的标准化订立,进一步促进数字化办公的进程。
以杭州为例,该市的人社局与上上签电子签约等服务供应商共同制定了《杭州市人力社保电子劳动合同政企合作试行方案》。这一方案明确了双方的责任、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要求,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电子劳动合同生态体系,实现了合同的“可签、可管、可信、可用”。
通过与杭云签平台的合作,不仅大幅减少了合同签署的时间成本,还确保了合同的安全与真实性。杭云签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已成功网签超过130万份合同,所有合同均在司法区块链平台上存证,实时监控合同内容及电子签名的变动情况,有效防止了篡改与伪造。
上上签电子签约作为首批合作伙伴之一,积极参与杭云签平台的建设,自4月初正式授权接入后,累计汇集了超过5.5万份合同。这标志着政企合作模式在推动电子合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随着人社部发布的指引,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政府机构采用外部平台的大数据提升行政效率。电子劳动合同不仅方便了企业与员工,还能在办理诸如落户、社保、退休等事务时,取代传统的纸质合同验证,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数量达到7.5亿人左右,每年需要签署的劳动合同数量庞大。上上签电子签约行业专家指出,《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出台将为电子合同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就业签约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