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库卡集团公布了其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的总收入达到15.29亿欧元(约116.2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9%。其中,税后利润达到了2690万欧元(约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在这一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2.623亿欧元(约19.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97.2%。
这一系列的业绩提升无疑为库卡带来了喘息之机。自2017年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以来,库卡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业绩下滑期,期间,其在2018年实现了32.4亿欧元的营收,但随后逐年下降,2019年营收降至31.9亿欧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25.7亿欧元,订单总额也相应减少至28亿欧元。
然而,今年上半年,库卡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反弹趋势。不仅各项增长率较高,且实际营收与订单总额均显示出明显进步,标志着库卡已逐步摆脱了之前的困境。尤其在第二季度,库卡收到了价值9.977亿欧元的订单,同比增长80.9%,这不仅超越了2019年的水平,更是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的接单记录。
面对连续的业绩下滑,库卡采取了一系列转型措施,包括扩大业务范围、优化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预期。其中,特别注重打入新的非汽车市场,通过增强产品多样性,减少对单一行业的依赖,以此来抵御现有汽车行业周期性的下滑影响。为此,库卡将业务划分为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物流、医疗保健和中国分部五大核心板块,旨在通过物流和医疗领域的业务发展,实现独立和创新的路径,从而拓展新的增长点。
在机器人本体领域,库卡正专注于模块化和标准化单元的研发与推广,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如汽车、一般工业、电子产品、消费品等,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中小企业的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同时,库卡也在不断丰富其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产品线,从单一核心零部件扩展至机器人、AGV及其他自动化部件,覆盖了从轻型SCARA机器人到重型6轴工业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器,有效载荷范围广泛,涵盖3-1300公斤。
库卡的转型策略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特别是在机器人业务方面,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近年的产品创新,包括LBR Med、LBR iiwa等医疗应用机器人,以及瑞仕格医疗的医用气动传输系统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增强了库卡在医疗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此外,库卡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加速,成为其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早在2013年,库卡便在上海松江建立了首个在华制造基地,此后,通过与美的集团的合作,双方在佛山顺德共同打造了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投入使用,而今年4月,科技园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在未来一年半内完成建设,以满足未来3至5年的产能需求。预计到2024年,该园区的产能将达到7.5万台每年。
库卡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还受益于本地化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的产能释放,不仅推动了佛山乃至整个广东省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整体布局。随着佛山成为机器人行业的重要集聚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本土企业在此汇聚,共同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繁荣。
总之,库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市场布局,成功实现了业绩的回暖,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随着智能制造的持续推动和工业机器人需求的不断增加,库卡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无疑是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