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领域存在两种主要路径之争——渐进式与跨越式发展。渐进式的代表,如特斯拉,通过在量产车上安装L2/L3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并持续收集数据以优化算法,逐步迈向L4/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而跨越式路径,则由Waymo等公司主导,直接瞄准L4/L5全自动驾驶的目标。
然而,当前的趋势显示,专注于Robotaxi的公司普遍遇到了商业化挑战,相比之下,采用渐进式策略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在迅速扩张。智行者便是这一路径的典型代表。在2021年,智行者实现了显著的商业化增长,收入较上一年翻了三倍。具体而言,智行者不仅与T3出行达成了100台Robotaxi的订单合作,还获得了100多台xPatrol无人巡逻车的订单。此外,智行者还与广汽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北汽开展项目合作。
在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智行者作为服务提供商,展示了其无人驾驶技术的潜力。三款搭载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的无人车辆,包括Robotaxi、蜗小白清扫车以及大型清扫车,均在冬奥会园区内投入运行,成为保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冬奥”的魅力。
智行者的产品覆盖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高速载人的Robotaxi到低速非载人的无人环卫车、无人特种车、无人物流车,展现了其广泛的市场适应性。
智行者被贴上了“自动驾驶大脑”公司的标签,这是其与传统自动驾驶公司区别的关键所在,也是其迅速实现商业化的秘诀。创始人张德兆的创业历程颇具启发性。他的第一次创业经历是在2011年,专注于研发L2级别的单目视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辅助性零部件。这段经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张德兆深感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的痛点。
张德兆意识到,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将从面向消费者(To C)转变为面向服务提供(To B)。他认为,这一转变将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自动驾驶将成为汽车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其次,智能座舱将作为终端入口,延长用户的使用周期;最后,汽车将成为“管道”,实现车辆的共享与自由流动。
基于这一洞察,张德兆创立了智行者,旨在成为自动驾驶基础设施提供商,专注于提供通用场景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行者将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大脑”,即在软硬件一体化的策略下,提供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平台AVOS、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VCU以及数据闭环系统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架构使得智行者能够实现软硬件的有效结合,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自动驾驶服务,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