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汇川技术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快照,数据揭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的显著增长。全年,汇川技术的营收达到了180.57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56.86%;归母净利润为35.33亿元,同比增长68.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9.57亿元,同比增长54.55%。
第四季度,汇川技术实现了47.0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7.99%,归母净利润达13.24亿元,同比增长119.9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39亿元,同比增长10.97%,这表现出色的业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汇川技术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有效的保供保交付策略实施、以及作为国产行业龙头的品牌效应持续发挥。通用自动化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等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业务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该业务在2021年实现了134%的增长,自动化业务同比增长77%,电梯业务同比增长24%,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业务同比增长101%,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增长182%。
汇川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从自主研发的关键零部件如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到SCARA、六关节等工业机器人本体,以及在3C制造、锂电、光伏、纺织等行业开发的应用工艺。市场总经理叶文广指出,汇川技术的自动化平台优势使其在机器人业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助力客户释放场景潜能,推动下游行业转型。
尽管面临3C领域和新能源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以及疫情导致的“黑天鹅风险”,汇川技术预计未来几年的机器人业务将保持增长态势。
然而,汇川技术的股价表现与业绩形成鲜明对比,自去年8月达到89.05元/股的高峰后,股价持续震荡下行,至今日收盘价62.98元/股,半年内跌幅高达30%。这一情况反映出股价对业绩增长的预期已有所调整。
汇川技术近年来的净利润呈现出波动趋势,从2016年至2019年的15.14%、13.78%、10.08%、-18.42%,直至2020年实现120.62%的猛增,这一增长被归因于疫情带来的机遇。股价的大幅上涨(从2020年初的20元升至2021年8月的89元,涨幅超过4倍)随后的下跌表明,股价可能已反映部分业绩预期,当前的回调反映了对业绩增长可持续性的审慎评估。
汇川技术的董事长在股价高位时进行了大规模减持,从持股4.96%降至2.27%,显示了对股价走势的判断。目前,汇川技术的股价在63元左右,虽然在发布利好业绩报告后未见明显上涨,但市场仍需时间消化这一信息,风险仍然存在。
展望2022年,汇川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原材料及芯片成本可能的进一步上升,以及制造业景气度的持续下滑。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在2021年10月至12月分别为14.2%、13.7%、13.5%,已处于较低水平并呈下降趋势,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