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海信冷柜牵头,联合包括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山东大学在内的权威机构及院校,共同制定的“深冷养鲜”团体标准正式通过审核。这一创举旨在树立全新的食材冷冻技术规范,填补行业在食材冷冻存储标准上的空白。
近年来,冷冻食品在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传统冰箱在-18°C的储存条件下仍存在食物变色、变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海信冷柜携手众多合作伙伴,致力于探索更高效的冷冻解决方案。
当前,家用制冷器具的冷冻食品储藏标准已有相应规定,但针对深冷养鲜的特定标准尚显不足。特别是在-40°C及更低的极端温度下,肉类、海鲜等食品的保鲜问题亟待解决。海信冷柜敏锐洞察市场,响应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了“深冷养鲜”团体标准的制定。
该标准首次明确了深冷养鲜的定义——即在深冷等级下,通过有效减少微生物,最大程度保持食品新鲜度的过程。这一定义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标准框架,也规范了家用冷柜深冷养鲜的概念。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高级顾问刘副中介绍,此次标准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冷冻食材的卫生存储和营养品质指标纳入科学规定,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它在行业中首次提出了结合专业温度性能与食品存储质量指标的综合性标准,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深冷养鲜”团体标准的实施,行业将迎来一场影响食品储藏质量与效果的研究热潮。这不仅将提升消费者对冷柜储藏品质的满意度,还将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鲜养的食品冷储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