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版图的更新换代中,太空成为新的竞技场。众多企业竞相发射卫星,旨在争夺有限的轨道资源,这预示着太空经济的兴起。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据艾媒咨询预测,至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万亿元,预示着商业航天市场的炙热与活力。
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民营力量正在崛起。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空道宇”)尤为瞩目,其已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百亿元。
时空道宇的里程碑
1月上旬,时空道宇的旗舰企业——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合航天”)入驻青岛上合示范区的上合航天产业园。该园区集科研、数据中心、测运控中心、卫星终端生产线及产业孵化区于一体,全力支持上合航天构建全球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深度打造涵盖全地域的“未来出行”生态系统,加速商业航天的规模化商用进程。
全产业链布局
时空道宇构建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集成核心系统、数据和自主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行业壁垒,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其核心研发体系以上海研究总院为核心,南京和西安研发中心为辅,运营总部分别位于广州、青岛,商务中心位于北京,卫星超级工厂设于浙江台州。这一布局确保了卫星研发、制造、测试、控制、应用的全流程覆盖。
未来出行星座的蓝图
未来出行星座是时空道宇卫星数据服务的基础,包括空间、地面和应用三个层面。2022年6月,时空道宇成功发射了首批九星,正式启动星座建设。计划于2025年完成72颗卫星的发射部署。地面层面上,时空道宇已建成星座测运控系统和地基数据站网络,包括卫星地球站、监测注入站和卫星基准站。应用层面向智慧出行、消费电子、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等需求,提供多样化数据增值服务。
与汽车生态的融合
依托吉利庞大的出行生态,时空道宇成功打造了航天与汽车行业的融合典范。利用北斗三号系统和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时空道宇在汽车领域率先引入卫星通信和星基高精度定位服务,自主研发了车规级芯片、模组及定位终端产品,全面服务于智慧出行生态。与极氪、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品牌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推进航天技术在汽车制造、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应用。
面向未来的拓展
时空道宇不仅限于汽车领域,其未来出行星座将向手机、飞车、无人机、商用车等更多载体延伸。伴随吉利进军高端智能手机领域,时空道宇将为其提供卫星应用服务,助力构建车机与手机融合的未来出行生态。凭借在汽车和手机市场的先发优势,时空道宇正引领卫星应用的大规模普及,拥抱巨大的市场机遇。
规模化商业应用与生态构建
时空道宇已形成“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正通过未来出行星座的建设和运营,赋能多式联运、智慧海洋、城市管理、智慧能源、生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高性价比、多样化的卫星应用服务,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智慧物流领域,时空道宇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行业伙伴合作,推动航天科技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应用,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在智慧海洋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系列产品,为远洋运输、海洋渔业提供稳定的服务。
结语
面对浩瀚星空,时空道宇以扎实的全产业链布局,融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规模化应用体系。从政策扶持到技术创新,再到市场拓展,时空道宇正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引领商业航天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