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旨在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整合,加速产业发展。该计划提出,至2026年,虚拟现实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终端销量达2500万台,同时着重于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全产业链能力的提升,加速多场景应用的落地。
此计划标志着我国对虚拟现实产业的又一次重要布局,距离2018年首次发布的政策已有四年,体现了政府对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与规划深度的加强。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包括VR、AR和MR等多样化形式。技术的进步使虚拟现实能够广泛赋能社会各行业,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
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高质量3D内容的缺失限制了大规模应用的落地。当前,顶级3D互动展示平台如51建模网正面临这一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51建模网近期上线的AR展示功能,基于Web端集成,无需额外下载插件或APP,使得平台内的海量3D模型能在现实世界中生动呈现。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用户体验,也为全行业提供了AR+生产的全新可能。
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商、搜索、移动端等多个场景,市场反馈积极。预计未来几年,AR用户群体将显著扩大,成为日常工具的常用选项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约75%的智能手机用户将成为常规AR用户,市场规模可达43亿人。这预示着AR展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着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全行业在AR应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构建未来数字体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