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编程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起,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特别是编程教育,旨在推动编程教育的普及。
作为先行者,浙江省率先在高考改革中引入编程,将其纳入高考体系,从而开创了“6+1选3”的模式,其中“+1”指的是编程和信息技术。紧随其后,北京和山东亦宣布将编程基础纳入其教育系统,标志着编程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显著推广。
放眼全球,众多国家纷纷将编程纳入基础学科,如日本、韩国、欧洲多国等,将编程教育融入K12课程大纲或教学实践。例如,英国规定5岁以上的儿童必须学习编程,而美国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均需接受编程教育。新加坡则将编程列为中小学考试科目之一。
学习编程不仅仅是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等步骤,学习者能够掌握“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尤其适合于学龄前儿童,此时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是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
尽管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于4-7岁儿童来说,如何有效教授编程仍是一个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小步在家早教集结了中科院心理领域专家、幼儿启蒙课程名师以及资深技术人才,共同打造了专门针对此年龄段儿童的编程课程。该课程旨在满足儿童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性,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高效传授核心知识并锻炼实践能力,从而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小步幼儿编程课注重适龄性和高效性。在适龄性方面,课程采用直观的图标和箭头操作模式,无需文字知识,降低了学习门槛,同时针对4-6岁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将课程时长控制在黄金时间段内,通过动画IP故事增加趣味性,引领孩子探索世界,主动学习。
在高效性方面,课程遵循硅谷高效学习法,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递进式设计,持续挑战儿童的认知边界,激发潜力。课程融合了25个不同难度的代码块,覆盖多种编程类型,支持自由创作,实现全面能力提升。经过50至100节课的学习,儿童可达到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编程水平,为未来兴趣发展和信息学竞赛奠定基础。
用户评价表明,小步幼儿编程课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能有效锻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和儿童均表示课程生动有趣,易于上手,且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甚至提前为不满4岁的孩子购买课程,期待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小步在家早教的编程课程体现了对儿童学习特性的深刻理解与精准定位,不仅在内容设计上贴近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还在呈现方式上追求趣味性和互动性,旨在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不仅能掌握编程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学会如何以创新和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为面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