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阳光下,云南西双版纳的橄榄坝曼纳龙村外,一片生机盎然。成片的玉米地犹如绿色的海洋,玉米棒饱满,充满活力。在这里,一位名叫熊杰的年轻人,头戴草帽,弯腰劳作,与傣族工人一同清理着收割后的地膜。这是熊杰在曼纳龙村种植玉米的第二年。
熊杰的转变与梦想
从成功电商掌柜到“新农人”,熊杰的梦想在于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农产品。他的故事始于与中国农业大学的相遇,与妻子刘星的爱情之旅,以及对优质农产品的不懈追求。2018年,熊杰决定转型,凭借对玉米栽培的了解和对农产品市场的洞察,他将目光锁定在了西双版纳的“小花糯玉米”。这一选择,源于对当地独特气候、丰富土壤和小花糯玉米独特品质的认可。
“6小时真空锁鲜”技术
熊杰与妻子携手云南烨丽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提升小花糯玉米的保鲜技术和产品质量。通过建立在种植基地附近的加工厂,实现从采摘到封装发车的高效流程,确保玉米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独特的“6小时真空锁鲜”概念,确保了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新鲜体验。
规模化与技术革新
熊杰夫妇不仅在种植面积上下功夫,还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如整地覆膜的机械化、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以及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们还积极招聘傣族员工,提供培训,推动种植过程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农户合作与社区影响
熊杰的种植项目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波吉等村民不仅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熊杰,还成为了基地的员工,享受在家门口工作的便利和稳定的收入。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经济发展。
电商助力与市场拓展
借助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熊杰的小花糯玉米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户销售难的问题。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让熊杰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喜好。
未来展望与乡村振兴
熊杰的实践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启发了更多西双版纳人回乡参与乡村振兴。通过“电商+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的模式,熊杰的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农业,共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销量的增长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小花糯玉米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地区经济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