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4日,联想携手国际顶尖咨询机构IDC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超时空”智慧办公白皮书》的报告。这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超过40%的会议活动将转向线上,而办公空间的规模预计将大幅缩减,展现出办公模式向更加灵活和分散化的转变。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和办公软件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增强,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办公场景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办公环境的灵活性显著提升。传统的以固定工作时间和固定办公位置为中心的集中式办公模式正在悄然变化,迎来一个充满时间自由度、地点多样性的“超时空办公”新时代。
《白皮书》将未来的工作领域划分为三个关键部分:空间、增强(人与设备)、文化和技术。它强调了空间方面的远程工作和安全性创新、增强(人与设备)方面的智能化革新、以及文化层面的制度创新。报告指出,为了适应“超时空办公”的时代特征,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涵盖软硬件及配套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
据预测,2025年全球在空间领域的支出将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其中,软硬件相关的投资预计将增长至4490亿美元,而服务领域的投入则会增加至2690亿美元。这表明,未来的办公模式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施,同时也需要全面的数字化服务支持。
《白皮书》还分享了联想在智慧办公领域的实践经验。目前,联想已推出集成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办公的可能。通过这一方案,联想已在教育、制造、医疗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办公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并成功应用了3D技术、AR/VR、AI数字人等前沿科技,推动远程会议、远程运维、远程教学和前台服务等场景的革新。
《白皮书》提醒,实现“超时空办公”需以企业的内部数字化转型为基础,这将带来长达十年的业务模式变迁。管理层应发挥其在企业内的影响力,逐步推进这一过程,同时确保企业在短期内能够承受模式变革带来的成本压力。
综上所述,《“超时空”智慧办公白皮书》为未来办公环境的转型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强调了技术创新、空间优化、文化适应和业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迈向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持续的办公方式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