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议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其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ChatGPT展现出的强大功能,包括解答连续性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实假设,以及拒绝不合理需求,使其在对话中难以被识别,如同科幻作品中描述的智能AI一般,尽管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诸多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与ChatGPT的融合,有望推动具有高度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与商业服务中加速应用,引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ChatGPT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认知能力,三大核心技术模块——感知系统、智能AI系统与运动控制系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感知系统,类似于人类的感官,负责收集外部信息,主要由摄像头、激光雷达、3D视觉等传感器组成,技术成熟度较高。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已实现对外部环境的精细解析,具备商业化应用的能力。
在运动控制领域,波士顿动力公司展示的Atlas人形机器人“工作”视频令人印象深刻,该机器人能够完成下蹲、跳跃、后空翻等动作,并能灵活地与人类协作,展现出出色的行动与平衡能力。
智能AI系统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技术最为复杂的部分,而ChatGPT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希望。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强大语言模型,ChatGPT表现出色的对话能力,预示着搭载ChatGPT的人形机器人将能与人类进行流畅的交流。
机构预测,ChatGPT的引入将为人形机器人带来突破性进展,作为一种多功能、通用型机器人平台,有望在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宣布将于3月发布人形机器人原型“Tesla Bot”Optimus,市场对此反应热烈,预期订购量高达10万台。此前,特斯拉在AI日上展示了Optimus原型机,展示了其在汽车工厂搬运、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等任务上的表现,售价预计低于2万美元。
人形机器人因其高度适应性,能够跨越工业、商业、家庭等多个领域,连接一、二、三产业的众多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企业关注的焦点,特斯拉、亚马逊、三星等知名企业相继投入资源,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市场,优必选的Walker系列成为全球首款实现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小米、达闼等企业也积极跨界参与,共同追求这一领域的巨大机遇。
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预测到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而在理想情况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1540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当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和的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