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数字化转型正从核心向边缘深入发展,全面重塑各行各业的面貌。超融合技术凭借其整合部署与扩展性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助力企业高效搭建各类“小巧实用”的基础架构应用环境。
边缘变革与需求升级
当前,分支边缘场景的角色已超越单纯的数据收集,边缘自治与数据闭环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面对这一变化,超融合技术亟需进一步演进,以满足边缘应用的多元化需求。
华为引领计算型存储创新
在华为“超融合+”战略发布及新品发布会中,徐育林先生分享了《计算型存储持续进化,实现生态+、体验+、商业+》的主题演讲,全面揭示了华为计算型存储的创新理念,旨在赋能合作伙伴打造和利用计算型存储。
分支边缘面临的四大挑战
分支边缘业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激增与需求迭代的加速,传统超融合在构建与部署过程中面临四大关键挑战:
性能与可靠性提升:随着关键业务如ERP、数据库等的增加,对毫秒级稳定时延的需求日益迫切;EDA仿真等业务则要求亿级海量小文件的高速共享,对数据底座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分支边缘产生的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快速增长,占比超过80%,且增长速度远超结构化数据,企业迫切需要解决文件的易存易用与高性能处理问题。
硬件灵活性:传统超融合的存储与计算架构紧密耦合,限制了硬件的选择与扩展性,难以满足上层应用生态的复杂性与多样化算力需求。
轻量化部署:分支边缘系统的部署周期长、人力投入大,且在边缘场景下的总拥有成本(TCO)偏高,尤其是对于资源有限的场景,如学校实验室、社区超市等。
华为计算型存储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挑战,华为计算型存储提供了全新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高可靠存储:采用具备99.9999%可靠性与稳定低时延的主存储作为数据底座,支持SAN与NAS一体化,满足数据库、文件等不同类型数据需求。
极致硬件开放:通过存储与计算的解耦设计,允许伙伴自由选择第三方计算硬件,以适应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极简部署体验:通过云端预配置与扫码开局,实现系统上线时间从2天缩短至1小时,大幅降低部署成本。
智能运维管理:借助DME IQ云端运维平台,实现1人远程管理多台设备,提升运维效率与准确性。
生态合作与应用案例
华为计算型存储与ISV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应用集成服务,通过华为蓝鲸应用商城简化部署流程,缩短部署时间。在制造、教育、医疗等领域,华为计算型存储联合微纳研究院、上海锡鼎、江苏捷云盛、南京天溯等伙伴,构建了易于操作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成功。
未来展望
华为计算型存储将继续推动创新,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底座,促进生态合作,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携手合作伙伴在数字化浪潮中开拓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