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2年度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在深圳召开,聚焦“智能驱动,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议题。在名为“数智健康与未来数智医院创新发展”分论坛上,钉钉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林旭麟阐述了钉钉如何引领医院步入全面数字化时代。
回溯过去,林旭麟提到,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最初主要体现在在线撰写病历。然而,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展,医院的数字化进程正逐步深化、细化并趋向个性化。与此同时,数字化不再局限于单一机构,而是跨机构整合,形成协同效应。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已从单一业务场景扩展到涵盖组织管理、业务协同在内的全场景应用,不仅满足了基本业务需求,还覆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科研任务以及外部协作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展示了其利用钉钉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作为国内顶尖的肿瘤学研究基地,该医院拥有6000多名医护人员,自2018年开始采用钉钉作为统一门户。通过整合80多个自定义应用,服务于医务、护理、科研、教学等核心部门,钉钉帮助医院实现了流程审批等400多个场景功能的互联互通,加速了组织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医护人员现在可以通过钉钉解决日常生活需求,如门禁、订餐、通勤、考勤等,显著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面对医院工作的独特性及其对数字化的不同需求,开发过程往往复杂而耗时。借助钉钉的低代码平台宜搭,原本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开发任务,如今只需一周即可实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鼓励医护人员学习低代码技术,一线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拖拉拽”操作,成功构建了20多个低代码应用,高效满足了日常业务的信息需求。例如,教学管理科长通过低代码构建的研究生导师评聘系统,大幅减少了以往手工收集资料的繁琐工作。
何仲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对此表示:“钉钉作为我们医院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基石,构建了一个智慧管理框架,确保了沟通与协作的在线化。它开放性强、生态丰富,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生活便利,极大地提升了员工满意度,并为深度整合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超过一半的中国公立医院已采用钉钉作为数字化工具。公开数据显示,除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目前已有6000多家中国公立医院将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迁移到钉钉平台上,为300多万医护人员提供了数字化服务,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