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未来技术的可能性时,陶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及脑虎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提出了“数字生命”的概念。他认为,这一技术不仅有望延续人类文明,甚至实现的速度或许比我们目前的预期还要快。在《流浪地球2》这样充满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太空电梯、意识上传、数字生命等概念激发了无数科幻迷的热情。
陶虎参与了上海科普《魔都科学目录》栏目的讨论,深入解读了现实中的科技进展。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场景,如印度科学家在病人脑部植入传感器,预示着数字生命生成的可能,实际上反映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将大脑与外部世界或设备直接连接,如同科幻作品中的“造梦师”般,将曾经的“科幻”概念逐渐变为现实。
早在1999年的《黑客帝国》就描绘了脑机接口的未来,人们通过头部钻孔与高度精密的电子探针连接电脑,进入虚拟世界Matrix。《盗梦空间》则展示了人类如何利用类似EEG和脑机接口设备探索他人意识的深层。《阿凡达》中,主角杰克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了对潘多拉星球居民的身份转换,展现了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性。
陶虎作为一位热衷科幻的专家,经常强调,科幻作品中的许多设想,很可能在未来20至30年内成为现实。科幻与科技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电影中的想象力往往领先于科技工作者的理解。人脑的复杂性和强大功能令人惊叹,拥有约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数万个其他神经元相连,形成复杂的电子信号网络,类似于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但更为复杂。
近年来,脑机接口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实践。陶虎及其团队致力于数据收集的源头工作,包括探索数字生命的发展路径,以及推动生命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汇融合,构建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通信桥梁。
随着传感材料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脑机接口将在医学领域引发革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康复、特殊需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对现代医学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脑机接口作为医工融合的研究前沿,通过结合神经科学与工程学,实现人与机器的无缝连接,有望将人类的梦想——“心想事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