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国家关注的核心议题,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明确体现。自“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提出以来,工业领域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聚焦于制造业,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面对2023年的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产业的未来规划进行了详细部署,强调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尤其注重加速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提升工业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供应链的革新成为了工业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数智化手段,企业能够显著增强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韧性,从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内外对如何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供应链韧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共识在于,强化产业协同,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是构建韧性供应链的关键。这不仅包括精准传递供需信息,扩大生产要素的流通范围,还涉及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精细管理,确保商品能高效、低成本地抵达生产现场。
作为京东集团的一员,专注于通过“供应链+技术+服务”赋能工业产业的京东工业,正引领着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不同于传统工业品电商平台,京东工业不仅服务于采购等单一环节,而是通过集成数字技术优化供应链全流程,实现从商品到运营的全方位数字化升级。其中,京东工业推出的工业履约神经科学项目(IPNP),通过技术创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构建起紧密的供应链网络,以此提升工业产业的整体效率,推动工业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倍增。
多家工业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中广核、山东黄金等,已成功运用IPNP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供应链弹性、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以中广核为例,在一次核电站换料大修期间,遭遇了原供应商无法按计划供货的突发情况。京东工业凭借IPNP迅速启动全国范围内供应商搜索,并快速确认了备选供应商的现货库存。通过京东工业的企配中心和高效的物流体系,最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断路器的交付,避免了因延迟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山东黄金集团则通过与京东工业的合作,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品牌厂商、第三方供应商以及属地服务商的库存整合,优化了物资配送路径,大幅提升了履约及时率,同时降低了综合成本。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数智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效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供应链协同中,发挥各自在技术、资源、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