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重磅消息,是突破还是炒作?
作者头像
  • 裴常文
  • 2023-03-10 12:40:07 3130

近期,物理学界震动不已,一则关于室温超导的重大突破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酵。美国《科学新闻》杂志报道,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在21摄氏度及1GPa的压力条件下,他们成功创造了一种室温超导体。这一宣称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与广泛的质疑,它究竟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是炒作的产物?

在7日召开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迪亚斯公布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21摄氏度、相当于1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镥-氮-氢体系材料实现了室温超导,这显著低于传统室温超导体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迪亚斯乐观地预测,这标志着近常压超导及其应用技术的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材料化学领域的专家罗素·赫姆利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所提供的证据极具说服力。赫姆利虽未直接参与此研究,但与迪亚斯有过合作。然而,科学界对于这一突破的态度并非一致,一些科学家持更为审慎的观点。例如,爱丁堡大学的物理学家尤金·格雷戈良茨表达了对真实性的期待,认为时间将给出最终答案。

社交媒体Reddit上,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一部分网民激动地展望室温超导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包括对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远影响。另一些网民则聚焦于这种新材料的商业潜力,开始探讨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一直以来,室温超导材料因需要极端条件而显得不切实际。若此次突破能够实现商业化,将带来重大变革,包括更持久的电池、更高效的电网、提速的高铁系统,以及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磁铁,特别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迪亚斯团队先前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曾在《自然》杂志上被撤稿。2020年,迪亚斯与其内华达大学合作者在《自然》发表文章,声称在260万个大气压下创造了临界温度约为15摄氏度的室温超导材料,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两年后,《自然》杂志撤回了该论文,理由是数据处理存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当前研究成果的信心。

面对质疑,德克·范德马雷尔教授——在2020年对该论文提出质疑的日内瓦大学物理学家——指出,新论文的数据同样可能存在类似问题。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物理学家豪尔赫·赫希对此表示怀疑,对迪亚斯团队的成果持保留态度。

针对外界关注,迪亚斯通过电子邮件回应中国媒体,强调对最新研究成果充满信心。他指出,实验结果在多个实验室得到了重复验证,并通过同行评审,符合严格的出版标准。此外,迪亚斯团队还重新提交了2020年的论文,供《自然》杂志再次审议。

此番室温超导的宣称,不仅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也激发了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无限想象。然而,真相的揭晓还需时间,科学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将是最终判断的关键因素。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裴常文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超导室温重磅炒作突破消息还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