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现状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代表们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议题展开热议。在这一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强调,培育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利用新兴平台如直播,对文化的传承具有关键意义。然而,传统文化面临着“半沉寂”的状态,主要存在于博物馆、老照片、传统节日与中老年群体之中,即便受到扶持与传播,往往与群众的日常生活脱节,导致戏曲、手工艺品、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项目在市场与观众面前显得较为冷清。
面对这一挑战,一些传统文化领域的实践者如柯军,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昆曲表演艺术家,见证了文化数字化带来的变革。短视频与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也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柯军回忆,早在2016年,他就通过新浪直播分享排练过程,2020年初,疫情迫使线下演艺活动转向线上,云剧场的成功运营,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数据显示,以抖音为例,过去一年,传统文化类演出的开播场次增长显著,主播总数亦有大幅增加,尤其在戏曲领域,直播场次超过80万,累计观看次数超过25亿,平均每场观众人数达3200人,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的规模。孟广禄提出,鼓励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解读与表达,吸引广大青年网民参与,用网络化的语言创造具备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化作品,同时鼓励传承人成为文化主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可。
在孟广禄看来,传承人的培育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至关重要。主播通过展现技艺获得网民认可,增强了传承的动力,有助于宣传传统文化产业的良好态势,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承。然而,柯军注意到,尽管文化数字化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却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导致大量优质素材闲置,而文化从业者在数字资产的收益方面仍面临挑战。
柯军提议,应借助国家平台,对个人及国有院团进行实名注册,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这一举措旨在鼓励戏曲演艺人员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影响力,弥补经济待遇的不足,为古老戏曲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推动戏曲行业的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需结合现代技术与青年群体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与激励机制。通过新平台的利用与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的活力,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共同守护与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