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崛起,激光雷达(LIDAR)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不仅新车纷纷集成激光雷达系统,一些原本未计划配备此设备的车型也加入了“激光雷达潮流”,通过升级或重新设计来跟进这一趋势。各大汽车品牌在激光雷达的数量配置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最初的单颗激光雷达起步,逐步向双颗、三颗乃至更高数量的配置迈进。有消息指出,即将上市的小米汽车甚至可能搭载多达五颗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目光,华为、Luminar等企业迅速崭露头角,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汽车技术的革新与自动驾驶的推进,离不开激光雷达的强大辅助。它能够以三维“点云”形式提供全方位环境感知,帮助车辆高效采集路面信息,通过车载芯片处理后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传感器的协作工作。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和红外线等技术共同构成了车辆的“感官系统”。这些传感器使汽车能够“看清楚”道路状况,实时识别行人、物体、交通标志等,并应对复杂的道路环境和日常驾驶挑战。
激光雷达以其卓越的性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独立执行任务,还具备与其它传感器协同工作的能力。通过多激光束的应用,激光雷达能够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当前,国内外多家车载激光雷达厂商已进入量产阶段,获得了产业资本的青睐,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迅猛增长,得益于多个关键因素的推动:
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渗透:数据显示,国内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渗透率已达到23.2%,同比增长7.5%。奔驰、宝马等品牌推出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加速了激光雷达的商业化进程。
多样化技术路线:除了特斯拉外,众多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探索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尤其在港口、矿山等特定场景,对成本与可靠性的要求更为严格,促使厂商开发了成熟的转镜式或MEMS方案。
成本下降潜力:随着更多车企与激光雷达厂商的合作,规模效应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预计未来激光雷达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传感器。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6年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市场规模将达5566.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47%。激光雷达作为实现高级别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5.4亿美元,中国或将引领全球增长速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1亿美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微美全息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其技术覆盖了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等多个前沿领域。微美全息的业务范围延伸至智能驾驶(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字孪生(如高精地图的测绘采集)等领域,通过领先的技术支持,赋能自动驾驶项目实现全方位环境感知,推动激光雷达在市场上的规模化应用。
激光雷达行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都在致力于推动激光雷达技术的普及与优化,以适应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的规模上车周期正逐步形成,其实际表现和市场反响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大规模应用。2023年被视为关键转折点,预计会有企业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导者。随着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激光雷达行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