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人机技术在河道治理领域的应用正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展现出了显著优势。然而,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自动化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河道治理中相对较少被采用。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对河道的管护需求巨大,而人力与财力投入有限,加之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及资金短缺,河道的监测与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法(如步行、驾车或乘船)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已显不足,而无人机的应用则在诸多方面展现出其独特价值。无人机河道巡检不仅大幅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精确性上表现卓越。然而,当前无人机河道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无人机的起降与飞行控制多依赖于人工操作,导致在数据采集、后期处理与人工标注等环节的效率低下,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限制了其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随着智慧水利战略的深入实施,无人机在水利系统中的角色日益凸显,推动无人机河道巡检向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这一转变旨在满足对河流开发整治、河床及两岸地形监测的高精度需求,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实现河道信息的高效采集、绘制与水位相关资料的生成,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重庆水利局近期实施的乡村智慧水利项目,采用复亚智能无人机河道巡检方案,实现了无人机的全天候自动飞行,有效提升了河道监测的效率与安全性。全自动飞行系统能够连续获取低空数据,独立执行监测、安全和应急响应任务,显著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潜在风险。依托5G信号传输,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接收高清视频流,智能系统能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自动生成监测报告。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不仅解决了人力操控成本问题,还规避了无人机故障与失联的风险,相较于传统的巡逻船巡检,无人机巡检效率更高且不受水域限制,能够更灵活地追踪河道问题的源头。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既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与应用层面的挑战。通过智能化转型,无人机河道巡检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测与治理效能,为我国乡村水利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