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正迎来一场旨在减少碳足迹、推进绿色发展的深刻变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低碳、环保的建筑体系。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期发布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计价指引》,标志着绿色建筑在地方政策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与支持。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绿色建筑的计价体系,也反映了市场对绿色建筑需求的增长趋势。随着政策力度的增强,绿色建筑已成为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
建筑行业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更是达到整体建筑能耗的七成。面对如此庞大的碳排放基数,建筑业的减排潜力不容小觑。转变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必然选择。
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至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显著提升。这不仅是对建筑增量的高标准要求,也是对存量建筑改造的长远规划。
利用后发优势与规模效应:借助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机遇,绿色建筑领域的企业和地区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快速实现绿色转向。例如,亚洲部分城市甲级办公楼的绿色认证比例显著增长,显示出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潜力。
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提高企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与参与度。绿色建筑的投入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品牌形象。
多维度推进零碳实践:在建筑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同时关注循环经济、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科学有序地推进零碳转型,实现绿色价值的增值。
科技创新与全产业链协同:加大对关键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面对建筑业的减碳挑战,中国正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的广阔前景。通过多维度、系统性的策略,不仅有望实现建筑业的低碳转型,也为全球气候行动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